中国城乡环卫网

  • 城乡环卫>
  • 轮播图>
  • 原生生活垃圾基本零填埋,上海今年计划新增干湿垃圾处置能力3450吨/日

原生生活垃圾基本零填埋,上海今年计划新增干湿垃圾处置能力3450吨/日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将满一周年,在今天举行的“2020上海民生访谈”中,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将上海在垃圾分类上的进步概括为“加、减、乘、除”。

1593417238700714.png

  垃圾分类明显“三增一减”

  “加”体现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

  以今年6月上半月为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成效显著,三类生活垃圾的回收量或分出量明显增加:可回收物回收量为6813.69吨/日(同比增长71.09%),有害垃圾分出量为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为9632.13吨/日(同比增长38.52%)。

  因为分类细致、纯度高、质量有保障,分出的垃圾得到了更高效的资源化利用,截至今年5月,上海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率达35%。

  以浦东黎明湿垃圾厂为例,湿垃圾产沼量从50立方米/吨提升到80立方米/吨,产沼发电量达到140千瓦时/吨以上。

  “减”体现在干垃圾变“轻”了,经过精细化分类,更多“藏”在干垃圾里的其他种类垃圾被分了出来。

  今年6月上半月,上海干垃圾处置量为15518.24吨/日,同比下降了19.75%。上海垃圾填埋处置比例也进一步下降,今年5月,该比例已下降到了20%。

1593417128909585.png

制图:陈玺撼 数据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乘”体现在垃圾分类社会效益倍增,市民基本养成垃圾分类习惯。

  2019年,上海构建了市、区、街镇三级3万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体系,38万人次参与分类志愿服务。今年,上海居住区垃圾分类达标率从2018年的15%倍增到90%。

  “除”体现在环境污染点大幅减少。

  近年来,上海推行撤桶并点、定时投放后,住宅小区环境改善;废物箱减少后,道路公共场所环境卫生保持良好;处置设施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以某焚烧厂为例,垃圾分类以后二噁英监测浓度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又下降约90%,危险废物飞灰比例从2018年的2.3%下降至目前的1.7%。

  湿垃圾处置能力还有缺口

  “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垃圾分类工作任务依然艰巨。”邓建平表示,一方面,垃圾分类涉及生活理念的转变、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今年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垃圾分类基层社会动员、分类体系运行和末端设施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如果稍有懈怠,旧的习惯就很有可能反弹回潮。

  另一方面,上海垃圾分类工作依然存在不足。比如:针对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还不够,单位分类达标率低于居住区,湿垃圾处置能力还存在缺口,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出路仍不稳定,个别垃圾清运车辆还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还有节假日延长投放时段、误时投放点管理、志愿者撤离后续管理等社会关注的问题依然有待深化研究,寻求突破。

  原生生活垃圾今年零填埋

  今年,上海垃圾分类工作逐步由攻坚战转入持久战。

  邓建平表示,上海将继续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巩固提升分类实效,着力完善全程分类体系,攻坚突破重点难点问题,推进顶层设计体系化、投放管理精细化、全程分类标准化、监督管理信息化,从而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

  首先是巩固提升分类实效。

  今年,上海将通过党建引领、社区自治、广泛动员,居住区(村)和单位分类达标率力争达到95%,示范街镇力争达到85%以上。

  为此,上海将坚持高标准推进垃圾分类,居民区(村)推行“五有”(有设施设备、有宣传告知、有回收服务、有长效管理、有分类实效),单位推行 “三规范一明显”(分类容器配置规范、宣传告知规范、保洁人员作业规范、分类实效明显)。

  其次是完善两网融合体系。

  今年,上海将完成6000个可回收物服务点、170座中转站和10座集散场标准化审核;培育一批功能型资源化利用项目,确保低价值可回收物出路稳定,实现全覆盖回收、全品种利用、全口径统计。

  三是加快处置能力建设。

  今年上海计划新增干垃圾焚烧能力2000吨/日,干垃圾焚烧总能力达到2.13万吨/日;新增湿垃圾集中处置能力1450吨/日,湿垃圾就地处理能力500吨/日,湿垃圾处理总能力将达到7000吨/日;预计今年年底可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四是加强政策引导。

  今年,上海将结合土壤污染治理和化肥减量工作,研究制定湿垃圾利用产品推广政策;督促各区制定实施低价值可回收物回收补贴政策,提高回收利用率。(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