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北京首批154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亮相,评选有这5大标准

天,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组织相关委办局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落实情况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设施改造年度目标接近完成,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较《条例》实施前增长13倍。此外,经过两个多月的严格筛选,北京市首次评选出2020年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154个,年底前后还将评出第二批。


image.png

示范小区不达标将被“摘牌”

今年9月至11月期间,全市开展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创建。154个小区、20个村满足了“党建引领作用好、分类设施规范、桶前值守到位、分类成效显著和居民满意度高”这5个标准,确定成为2020年第一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村。

据了解,示范小区所在的社区将组织居民代表交流垃圾分类的经验做法、好人好事等。示范小区所在的街道,将组织辖区内的其他小区,到示范小区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垃圾分类的有效做法。全市还将组织跨区现场观摩交流。

示范小区一旦出现滑坡、不达标,将被“摘牌”退出。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表示,示范小区将加强持续跟踪指导。比如,可以建立积分换实物平台,通过让居民自觉分类、正确分类,换取积分,兑换实物,增加分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楼门院治理作用,组织动员楼门长、热心群众等人员参与;把生活垃圾分类融入到社区活动、楼门文化中,让居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当居民自觉性提高,可以适当减少守桶人员和守桶时间。另外,还可以动员居民对小区垃圾分类进行监督。下一步,将加强对这些小区的检查和暗访,对工作出现滑坡、达不到示范小区标准的,将及时启动退出机制。

垃圾分类设施改造达标率96%

《条例》实施7个月来,全市垃圾分类设施改造年度目标接近完成。市城管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岩介绍,东城、西城、石景山区和行政副中心桶站规范化建设已基本完成。全市现有固定桶站6.32万个,达标改造6.07万个,达标率为96%;分类容器便利性合格率达81.2%。

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稳中有升。目前,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达到4246吨/日,较《条例》实施前增长了13倍。同时,其他垃圾减量明显,进入到末端处理设施的生活垃圾处理量即其他垃圾量减少到1.61万吨/日,同比去年下降36.61%。

查处垃圾违法行为两万余起

自5月1日以来,每日平均10个检查组,从宣传覆盖、制度建设、投放点设置、规范收运4个方面对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抽查,共发现问题近3.9万个,并进行了及时整改。

市城管执法局副局长温天武介绍,自今年5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以来,截至11月底,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检查生活垃圾分类主体责任单位52.74万家次,共发现问题1.79万家次,存在问题率为3.4%。7个月来,立案查处涉及生活垃圾的违法行为28840起,其中适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查处生活垃圾分类违法行为12780起。此外,共立案查处混装混运违法行为207起。

温天武表示,生活垃圾在清运过程中被混装混运,严重打击居民前端分类积极性。城管执法部门将重点对生活垃圾清运企业进行全面检查,紧盯收运环节中无资质运输、混装混运、泄漏遗撒等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混装混运违法行为的发生。

垃圾不分类社区将上“黑榜”

想要推动居民持久分类,需要有效的机制做保障。赵济贵表示,北京市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小区进行试点,依托社区议事厅、楼门院和小区议事会,协商垃圾分类中的桶站设置、值守时段、积分换实物等问题。对不分类、乱投放,经多次劝阻不改正的,通过社区曝光、上黑榜、发放提示信等措施,让居民在垃圾分类中既有动力,也有压力。

同时,探索建立社区与街道城管执法部门的联动机制,推动执法进社区,解决守桶人员没有执法权、说话不好使的问题。垃圾分类宣传将与全国人口普查活动相结合,组织社区进行入户面对面宣传,向居民解释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和义务。

“专职值守队”将上岗“守桶”

垃圾分类专职守桶人员数量不足、履行职责不规范怎么办?赵济贵表示,北京市将巩固以物业保洁人员、小区楼门长、社区社会组织等为主体的“专职值守队”,由社区党组织安排统筹。同时规范桶前值守行为,由街道、社区组织值守人员学习垃圾分类的标准和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沟通技巧,熟悉规范用语和文明用语,加强巡查检查,督促值守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及时制止不分类、乱投乱放等行为,具备条件的小区,还可以安装智能垃圾桶和远程监控设备,实现“人防不够技防补”。

同时,开展“垃圾分类桶前值守行动”志愿服务。组织动员青年团员、离退休人员、“小马甲”等志愿者,特别是签订承诺书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带头参加守桶活动。(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