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广西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的现实基础、主要困难和对策建议

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80%是由粪便污染和饮水不洁引起,其中与粪便有关的传染病达30多种。农村卫生改厕是以除害防病为主要目标,组织动员农户改造、建设和使用卫生厕所,目的在于管好粪便,防止粪便对周围环境及水源造成污染。它是卫生工作中防控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有效途径,是广大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提高健康水平的行为革命,也是综合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的一项治本措施。

  一、广西农村改厕概况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总体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5年后,广西各级党委、人民政府非常重视农村改厕工作,为有效控制和降低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做出重要贡献。2001年,印发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改厕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01〕24号),从2001年起,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800万元~1000万元,大力扶持农村改厕工作。2004年3月7日,在全区卫生工作会议上,自治区人民政府、原自治区卫生厅分别与各市人民政府、卫生局签订了在全区范围内建造40.55万座农村卫生厕所的“目标管理责任书”,为确保改厕质量和完成改厕任务,自治区举办了多期农村改厕技术培训班;同年6月,在全区爱卫办主任工作会议上,自治区爱卫办提出要对自治区下拨到各地农村改厕资金到位情况进行调查,以加强对各地改厕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9月,在桂林召开了“全区农村改厕暨创卫工作现场会”,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刘新文明确提出:“从2005年开始,农村改厕工作以项目运作的方式,结合卫生村的创建,以一村一村的整片改厕方式推进。

  通过改厕,带动整个村、屯的环境建设,达到卫生村的标准,彻底改善人居环境。”此后,加上中央财政自2004年开始,每年以转移支付方式对广西农村卫生改厕工作进行补助,至2013年共投入3.5亿元,同期广西自治区财政投入近2亿元,共投入了5.5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农户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加上市、县级财政投入,以及集体和个人资金投入等,使广西农村户厕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重要的是,广西农村改厕工作从卫生防病的角度,自2005年开始创新工作机制,结合卫生村镇创建工作,以整村推进方式在肠道传染病高发、多发地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地区实行项目管理新模式,当年即实现了“有投入、有产出、见效益”,此后逐年推进。自2009年开始,国家农村改厕由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项目转变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正式列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范畴,这一举措加快了广西农村改厕进程,使广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上升,广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06年的43.83%上升到2017年的86.45%,提高了42.62个百分点。其中,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主要类型是三格化粪池式厕所和沼气池式厕所,分别有691.9182万座和248.5095万座,分别占无害化卫生厕所的71.17%和25.56%,两者占广西无害化卫生厕所的96.73%。

(二)取得的主要成就

  1.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高,成为西部地区首个越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

  农村改厕是关系农村卫生和农民健康的一件大事。从2005年开始,广西农村改厕实行项目管理,改厕工作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了加快农村改厕进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广西各级爱卫会积极申报与实施国家六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的农村改厕项目。2009—2011年,广西申报中央改厕项目专项资金2.042亿,建造47.3万座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加上自治区本级改厕项目2.4万座,共完成49.7万座无害化卫生户厕的建设任务,完成率为105%,属于全国超额完成项目任务的10个省(区)之一。

  此外,为配合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利用中央农村改厕项目,在全区14个市77个县区大力开展“卫生厕所进万家行动”,广西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2008年底(医改前)的49.17%增至2013年的78.40% ,5年间增长了29.23个百分点,是广西历史以来增速最快的时段,是西部地区首个越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区)。

  2.农村改厕经验获得肯定,工作经验在全国会议进行交流推广

  2008年、2010年、2012年,广西的农村改厕工作先后3次被自治区评为全区“亮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对全国有借鉴的、起示范作用的做法和经验,培养了一大批区、市、县改厕技术骨干,健全了三级网络,为今后改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2014年10月16—18日,广西在全国农村改厕现场工作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先进做法得到推广。通过在农村建造及使用卫生厕所,大部分改厕项目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促进了农民卫生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推动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2009—2010年连续两年,全国爱卫办分别派出2批9位国家级专家,对广西实施的中央改厕项目进行考评验收。国检组通过深入南宁市(西乡塘区、横县)、北海市海城区和钦州市钦南区等3市4个县区的10个项目村屯90多户农户家察看现场,访谈村民、村干、改厕技术员和乡镇干部,查阅改厕项目原始档案后,对执行项目的能力与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开展农村改厕,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使用卫生厕所后,对粪便进行管理,减少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从而减少粪便污染带来的疾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农村家庭的改厕,改善了人居环境,居民们养成良好的如厕习惯,健康行为得到促进,同时提高了生活质量,农村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个人卫生行为形成率和文明卫生素质明显提高。有调查显示,群众满意率达94%以上,农村改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减少了疾病,节省了看病的费用;二是环境改善以后,促进经营投资,间接促进经济的发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显示:全区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伤寒、副伤寒从2005年的5.87/10万,下降到2017年的2.31/10万,下降了60.65%;甲型肝炎从2005年的3.80/10万,下降到2017年的1.48/10万,下降了61.05%;细菌性痢疾从2005年的32.23/10万,下降到2017年的4.32/10万,下降了8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