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四化”并举, 浙江长兴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近年来,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实现工作机制常态化、前端分类精准化、中端收运规范化、末端处置科学化,并打破乡镇界限,创新全县集中处理模式,推动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县域覆盖、全流程管控,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率、资源化利用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一、政策引领,工作机制常态化

长兴县高度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016年开展试点工作。先后出台《关于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实施意见》《长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方案》《长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创建工作方案》《长兴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从试点入手,并快速在全县域推开,实现全县207个行政村、2066个自然村农户全覆盖。创新“机制示范、户分示范、收运示范、处理示范、回收示范和运维示范”六大示范要求。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构建“镇、村、片、组、户”五级联动“网格化”“党员+”联户管理体系;建立环境信用体系,推行农户“绿色账户、环保档案”,推广积分兑换奖励机制;实行线上、线下“双晾晒比拼”制度,线上建立县、乡、村三级垃圾分类微信工作群,线下建立由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负责包干的工作网格,引入“红黑榜”机制,通过“曝光台”公布片区负责人、保洁员、网格员、村民编号等信息,每周(月)公布考核得分。同时,深入推行荐优、抽样等制度,实行“日查、周报、月考、季评”的全过程分期考核机制,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对各乡镇现场指导、宣传发动、户分质量、清运环节、示范村创建、环境卫生等情况逐项进行考核,并纳入县对乡镇的月晒季考及年度综合考核。

二、统一标准,前端分类精准化

长兴县在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坚持统一分类标准,通过县、乡、村逐级强化宣传、教育、培训,前期推广普及可腐烂垃圾与不可腐烂垃圾的“两分法”。在村民熟练掌握“两分法”基础上,在全省率先推广“四分法”(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逐步实现精细化分类。

成立县级“分类卫士”志愿者服务队,每月开展2次进村入户宣传工作;各乡镇成立宣讲团、村级成立巾帼先行队等230个组织,入户宣传、分类指导。近年来,举办县、乡、村各级各类培训,参加者逾30万人次,培训内容囊括垃圾分类知识普及、重要性讲解、分类实际操作等,切实将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到户、落实到人,提高农户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准确率。

长兴县通过县、乡、村多级联动,层层抓落实,切实发动村民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推动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育生态文明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先进理念。为鼓励村民自觉参与,建立了积分兑换等奖励制度,通过正向激励措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成效。在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同时,强化对村庄环境、村庄保洁队伍等的督查考核,有效保持村庄环境整洁,倒逼各村有效落实日常保洁制度,提高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水平。

三、因地制宜,中端收运规范化

在农村公共区域,根据群众活动轨迹,撤除原有的大垃圾桶和敞开式简易垃圾池;在农户住宅区域,实行垃圾箱线框定位,按照“每150~200户配1名保洁员”标准,配齐村级保洁员队伍,保洁员定时定点统一上门收集垃圾。同时,在集镇建立垃圾中转房,通过对服务区域、人口和垃圾产生量测算后合理布局,在全县设置64座中转房,配备专职管理员,对中转垃圾进行日常管理,杜绝混收、混装、混运。

配置786辆村级清运车和36辆县级大型清运车,每天分类清运1次,运输过程实行全封闭,杜绝滴、洒、漏现象,规范有序作业。每年县、乡、村三级落实保洁经费,同时,加强基础设施配备,全县207个村、2066个自然村发放分类垃圾桶15.2万组。

2019年,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巩固位居全省前列的地位和优势,长兴县全面推开中端收运智能化建设工作,推进集中式的“港口模式”(适用农房相对集中的村)和自然式的“长岗模式”(适用农房比较分散的村)两种模式。

四、创新模式,末端处置科学化

长兴县打破乡镇、行政村界限,集中力量在全省率先建立以县域集中处理为主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对于易腐垃圾,采用“户分类、村收集、转运集中处理”的“1+5”处置体系,“1”即全县集中处理点——再生资源利用企业,“5”是在泗安镇、和平镇、龙山街道等5个镇街各建立1座镇域集中处理终端(覆盖60个村居);对于其他垃圾,统一收运至环保企业进行无害化焚烧处理;对于可回收物(年回收量约1.76万吨),由骨干企业进行回收;对于有害垃圾(全县农村年产生约16.44吨),由市生态环境局长兴分局统一进行专业化处置,实现四类垃圾科学化处置全覆盖。

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长兴县依托规模企业的技术,解决原先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专业性不强、效率不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相关企业采用国际领先的“预处理+厌氧消化+污水处理+沼渣制肥+除臭处理”工艺处置易腐垃圾(餐厨废弃物),有效避免了分散式、小规模处理点因技术能力限制而产生的高浓度污水、未脱盐脱脂等二次污染物。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规模化的垃圾集中处置点,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垃圾末端处理,减轻供地和财政资金压力。如上述再生资源利用企业总投资1.1亿元、占地35亩,垃圾处置范围覆盖周边12个乡镇街道、159个村居,若采用各乡镇分散式点状布局,约需供地150亩。县财政采用阶梯式付费标准(按照年平均日处理量265吨〔含〕以下每吨补助228元、265~310吨〔含〕每吨补助220元、310吨以上每吨补助210元),向该企业支付垃圾处理费用,财政成本显著降低。

借助规模化企业的专业技术能力,长兴县提升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效能,最大程度做到垃圾资源化利用。企业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后,主要产出餐厨废弃油脂、沼气、有机肥等产品,餐厨垃圾处理产生的污水通过厌氧消化系统处理产生沼气,可用于沼气锅炉和沼气发电机等。

长兴县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将实现智能化平台全覆盖,在2020年完成50个智能化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利用3年时间实现智能化平台建设行政村全覆盖。实现标杆村创建全覆盖,在已经完成创建78个标杆村的基础上,到2022年前实现标杆村全覆盖。打造垃圾精准分类全域示范,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开展“四分”法,继续保持长兴在省市的领先地位。

(来源:中国建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