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环卫网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求变,江西广丰走出垃圾分类创新之路!

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地处江西省最东部,下辖5个街道,人口约36万人;18个乡镇,223个行政村,2411个自然村,人口约62万人。广丰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指示精神,坚持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作为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方式,走出了一条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创新之路。

一、确立目标,谋定发展思路

广丰区在全面开展“三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的基础上,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018年,广丰区率先在东阳等乡镇开展首批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工作。通过探索实践,试点乡镇垃圾分类取得显著效果,村民垃圾分类意识明显增强。如东阳乡,村民源头垃圾分类准确率达到90%以上,可腐烂垃圾分类后就地堆肥处理,垃圾减量达50%,已启动的四个村日均减量超1000公斤,大大节约了垃圾转运成本,末端垃圾处理减负明显,可腐烂垃圾初步堆肥成功。2019年,广丰区已经在东阳乡、排山镇、吴村镇等10个乡镇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其他乡镇选3个村居开展试点,之后将在全区全面铺开垃圾分类治理工作。

按照“分类减量、资源回收、有机堆肥、无害处理”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再生和无害化处理,切实减少农村生活垃圾总量和混合污染,实现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治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实现这个目标,广丰区打破多年来垃圾治理的既定思路,将视线从终端处理转移到源头分类上来,变终端扩容为源头减量,完成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求变的思想变革。

二、试点先行,分批启动推进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丰区积极探寻垃圾分类治理路径。“走出去”就是到垃圾分类先进市区取经学习,“请进来”就是邀请海归硕士、知名环保专家团队到广丰区进行指导。通过试点,广丰区摸索出一套简易的垃圾分类治理模式——垃圾不落地,定时定点分类收运。从操作层面来看,即“村民两分法”和“收运四分法”。“村民两分法”指的是村民将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与不可腐烂垃圾,源头上分类入桶。“收运四分法”指的是垃圾收运单位将从农户收集的垃圾细分为四类:可腐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可腐烂垃圾就地堆肥达到垃圾减量化的目的,不可腐烂垃圾通过细分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目的。通过分类,所有的垃圾都有了合理的去处。

垃圾分类工作是循序渐进、由点及面的过程,广丰区在“点”上大胆尝试,在“面”上审慎推进。每个乡镇的基础条件与民意认知不一,必须因地制宜、区别施策。为做到科学决策,在充分调查垃圾来源、垃圾组分、公共场所垃圾产生源、当下垃圾收运和处理现状等基础上,建立垃圾分类工作第一手资料,让基础牢、意愿强、条件好的乡镇先行,然后逐步推行开来。这样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又给条件欠成熟的乡镇提供参考借鉴。

三、完善设施,聚合多方力量

在基础硬件投入方面,广丰区撤掉原来的公共垃圾大桶,每户配置带“可腐烂类垃圾桶”“不可腐烂类垃圾桶”标识的垃圾桶,配置两桶一袋、小型垃圾清运车辆、好氧堆肥场地、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箱等。好氧堆肥场地选址体现就近集中的原则,进行夯实或硬化,并搭建防雨棚,有毒有害垃圾收集箱设在村委会或公共场所,便于集中暂存管理。

通过探索,广丰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如下行动框架:以区、乡、村为主导,以群众为主体,以第三方垃圾收运公司为主营。为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全面展开,成立了广丰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规划、加强部门协调、开展督促指导。乡镇(街道)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压实责任,各级联动,形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整体合力。

以东阳乡为例,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以行政为主导,由专业企业分类收运和处理,从前端村民分类到定时定点收运,再到终端的科学处理,所有相关方共同投入垃圾分类治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对农村地区开展垃圾分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四、发动群众,健全长效机制

充分发动群众,激发群众意愿,让群众广泛知晓、全面参与。通过公共宣传、入户讲解、启动仪式、政策奖励等方式,实现立体覆盖。组织群众观看垃圾议题影像、视频,专家介绍垃圾分类开展计划、垃圾分类的分法,提升村民参与垃圾治理的环保意识。

积极发挥政府职能,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保障力度,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对全面开展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10个乡镇,区财政分别给予补助。与此同时,区乡两级建立垃圾分类考评体系,村委会成立垃圾分类监管小组,该小组长期监管垃圾分类执行情况。

垃圾分类是个大课题,是个系统性的工程。下一步,广丰区将进一步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政府主导推动、全民共同参与、部门协作支持”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不断提高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创造优良的人居环境。

(来源:中国建设报)